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七下] 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315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382
发表于 前天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

1.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提高规范用字的能力。
3.增强对广告词、对联的欣赏能力

1bbb3d6cdf2efca0f31333cd6f1b66be.png
2课时
第1课时

d561d48b53ec03d0a8eac8dd91a22deb.png
1.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感悟生活处处皆语文的道理。
2.了解招牌、广告词和对联。
3.按兴趣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2388a71f925d76bc4045d25ce23b323c.png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语文都有哪些途径呢?(生:课本、课堂。)除此之外,老师认为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学习语文。

从媒体中学语文——网络用语、手机短信、歌词等;
从名字中学语文——人名、地名等;
向群众学语文——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从传统文化中学语文——对联……
从广告中学语文——商业广告、公益广告……          

师:无论是读书看报、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视、逛商场,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现象,总会发现与语文有关的问题。书本上、电视上、报纸上满是汉字。大街上的招牌、广告、门对等全都充满语文气息。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与书本,生活处处有语文。今天,我们就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的语文生活,看看怎样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谈话引出学习语文的途径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课堂,还可以走出校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二、了解招牌、广告词和对联
1.了解招牌。
师:走在大街上,到处可见形形色色的招牌。我们来选看几则,看看这几则招牌有什么特点。

好来屋”“黄毛烧烤”“小林付食
(生自由交流
预设 好来屋设计巧妙,黄毛烧烤平淡无奇,小林付食有错别字,用语不
规范,应该是小林副食
师小结:商店的招牌是街市的眼睛。好的招牌能吸引人的注意,甚至能引起人们购物的兴趣。有的招牌设计考究,风格独特,有浓浓的文化感;而有的招牌设计粗糙,没有特色,甚至可能存在用字不规范、有错别字或汉语拼音有错漏等问题。
2.欣赏广告词。
师:和招牌相类似,广告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语言形式,有时候,简短的一句广告词,却能够直接击中人的心灵,让人对其推介的产品印象深刻。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则广告,看看它们有什么独特之处

(1)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某奶粉广告词
(2)葡甜童乐,萄醉丁庄。——某游玩地广告词
(3)大地上的异乡者。——某书店广告词
(生自由交流、讨论,师指导明确
预设 (1)某奶粉广告词要突出的是一个字,但它别出心裁地避开了这个熟悉
字,从反面入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具体的制作过程。前一句没有加进
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明光是纯还不够,还必须
没有水分,突出了的特性。
(2)通过谐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葡甜童乐是说葡萄甜美儿童欢乐,又谐
普天同乐,表明丁庄是家庭出游的好去处。萄醉谐音陶醉,表明丁庄风
景优美。两句话的首字串连起来是葡萄,点明了丁庄的特色物产。短短八个字,
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3)某书店广告词通过情感上的共鸣吸引读者。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大地上
异乡者,有了书籍的媒介,纵然是素昧平生的读者,也可以在书中得到共鸣。也许,
只有在书里,流浪在大地上的我们才更容易找到精神上的归属。
师小结:这些广告词不仅紧扣主题,简洁明了,而且新颖独特,富有情趣。相信大家看了之后会对这些广告产生深刻的印象。
3.介绍对联。
师: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学对联。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在名胜古迹,还是市井闾巷,处处可见对联鲜活而古朴的身影,这些对联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汉字的奥妙和传统文化的意蕴。要欣赏对联,我们就需要先了解一下对联的相关知识。

对联的基本常识:
1发展历史:对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本来是古人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古人认为它能压邪,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后来用桃符借指春联。五代时期蜀主孟昶在桃符上的题词,一般被认为是最早的对联,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拟写规则:对联要求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3对联分类:根据内容,可分为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题赠联、趣巧联等。
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对联的分类来欣赏一些经典的对联:

梅花点点笑迎丰收岁,爆竹声声欢歌大治年。
春到小康人家家家乐,喜至勤劳门户户户欢。
寿联:
寿添沧海日,松祝晓春天。
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
喜联:
春山春水春常在,喜事喜人喜日来。
出水红莲开并蒂,朝阳彩凤喜双飞。
挽联:
青山永志芳德,绿水长吟雅风。
白骨未归三尺土,忠魂已上九重天。
名胜古迹联:
龙游凤舞中天瑞,风和日朗大地春。(北京故宫)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福州乌山琵琶亭)
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杭州西湖楼外楼)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成都武侯祠)
师小结:对联巧妙地利用汉字的特点,讲究对仗工整,整齐美观,短小精悍,富于表现力,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学生按照兴趣自选小组,走出校园,走向生活,这个活动板块可让学生提高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招牌、广告词和对联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分组开展活动做准备
三、成立小组,布置任务
1.成立小组。
学生按兴趣分成招牌”“广告”“对联三个活动小组,各小组分别制订活动计划。
2.布置任务。
(1)各小组走出校园,按各自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招牌组:小组成员上街搜集一些招牌名,搜集时注意选择有特色的招牌。整理时注意两点:一是这些招牌是否合乎语文的规范,如有无错别字,是否违反书写、拼音的规范等;二是对这些招牌名进行分类,并简要地分析各类商店招牌的语言特点,还可以选出最有特色的招牌,并分析其特色。
广告组: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翻阅报纸、杂志,关注生活中的广告牌、电子屏幕、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搜集几条自己喜欢的广告词。整理时注意两点:一是该广告词和所推介产品之间的契合度,二是该广告词的精彩之处和创意所在。
对联组:小组成员可以搜集居民住宅的正门联、当地景区的对联等等。整理时注意分类,并简要概括对联的特点。
(2)各小组在展示课课前自选一名主持人,小组长和组员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准备在展示课上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学生按照兴趣自选小组出校园走向生这个活动板块可让学生提高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第2课时

d561d48b53ec03d0a8eac8dd91a22deb.png
1.感受招牌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对广告词、对联的欣赏能力,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2388a71f925d76bc4045d25ce23b323c.png
一、正眼看招牌
主持人:我是招牌组主持人,我们组将从问题招牌优秀招牌两个方面展示我们搜集到的招牌,并陈述我们的探究成果。
1.问题招牌
主持人:有请我们组的代表上台交流展示问题招牌

1平淡无味:夜稀饭”“杨氏烧烤”“小张理发店”……
2用词粗俗:厕所串串”“哎哟我烤”……
主持人:我们组经过探究发现,造成问题招牌的原因主要有:
预设 繁体字和简体字混杂使用。有些商铺在使用繁体字时,会写错字、别字,如
混淆等。
使用别字。这个问题在一些私人摊点和商品标签上仍比较普遍,如副食
付食大饼写成大并盒饭写成合饭等。
外文使用不规范。中外文字混杂似乎成为门头招牌的一种时尚,如合の料理
annishop等。
师点评:同学们探究的问题很有价值。的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错别字或用词粗俗的招牌,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和商家取得联系,指出招牌中的错误,说明这个错误的不良影响;其次要做好义务宣传工作,让商家懂得,规范招牌,人人有责;最后,我们要学好语文,避免将来犯同样的错误。
2.优秀招牌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我们组的代表分享我们组搜集的优秀招牌

花花世界”“碟碟不休”“水帘洞茶楼”“‘狗不理包子”“‘郑胖子萝卜干”“中山路花店”“乔丹体育用品”“夜游神夜宵”“再回首酒楼”“王者陶瓷等。
主持人:我们组经过探究发现,优秀招牌命名有以下特点:

巧用成语、妙用典故、正话反说、地名人名、名人效应、俗语妙用、影视歌曲、自我夸耀等。
【设计意图】
从招牌文化中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发现不规范用字的现象,提高规范用字的能力,探究优秀招牌命名的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广告词中的语文
主持人:广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些广告词已经成了我们语言的一部分。我们组搜集了很多精彩的广告,今天,不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还想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广告词的独特之处和广告的写作技巧。
1.比较发现。
主持人:有请我们组的代表为大家展示两组广告词,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组广告词有什么异同点。

A.默默无蚊地奉献。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B.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     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生自由交流、回答
预设 共同点:语言简明精练;内容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别致;让人印象深
刻;易读易记。
不同点:A组是营利性广告推销商品或劳务获取利益;B组是非营利性广告
到某种宣传目的
师点评:这个发现很独到,它点明了广告的类型:营利性广告、非营利性广告。从中我们可归纳出广告词的特征:

广告词的特征:a.抓特点,突出主题;b.重押韵,富有韵味;c.用修辞格,增强艺术效果;d.求创新,幽默且具有吸引力;e.化用俗语、成语、谚语、古诗词,增强表达效果。

2.欣赏总结。
主持人:我们组还搜集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广告,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则,总结一下这些广告词的创作技巧。

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广告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为你的窗户装上玻璃。(眼镜店广告词)
夏天的友,冬日的伴。(空调广告词)
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告词)
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润滑油广告词)

(生自由交流、回答)
主持人:我们组发现,这些耐人寻味的广告词运用了以下技巧。

产地命名法、人物命名法、歌名点化法、谐音命名法、化用古典诗词名句法、活用词语法、矛盾法。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广告的用途、类别,从语文的角度欣赏优秀广告,理解广告词的创作技法,增强对广告词的欣赏能力
寻找最美对联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对联组的主持人,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组的活动成果,我们组的主题是寻找最美对联’”
1.趣联故事。
主持人: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则和对联有关的小故事。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饮酒间,佛印向苏轼索句。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只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遂将自己手中题有苏轼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

主持人:有趣的故事,精妙的对联!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2.欣赏总结。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有名的对联。

(1)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书写了我国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2)顾宪成写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杭州岳王坟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4)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5)蒲松龄故居: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主持人:我们组通过探究发现这些著名的对联都有这样的特点:

(1)字数相等,句式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师点评:同学们找的对联太有价值了!你们总结出来的这些特点正是对联写作的要求。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讲趣联故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欣赏最美对联,从而丰富对联知识,增强对对联的欣赏能力
课堂训练,活动总结
1.课堂训练。
(1)学写广告词。
师:我们试试学以致用,用我们总结的写广告词的技巧来创作两则广告词。

英雄墨水拟一条广告词。
给校内的草坪拟一条公益广告词。

预设 看《英雄》,不如用英雄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2)练习对对联。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对联的题目,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总结的对联的特点完成各题。
看对联,猜行业。

A.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B.小费君莫惜,后顾自无忧。
C.万千星斗心胸里,十二时辰手腕间。
D.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预设 A.书店;B.保险公司;C.钟表店;D.乐器店
根据上联,对下联

蚕吐丝——
画饼充饥——
福如东海阔——
冬去山清水秀——

预设 蚕吐丝——蜂酿蜜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2.活动总结。
师:招牌、广告、对联,都是中华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营养,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生活中的语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让我们带着求知的目光到生活中去领略语文世界的魅力,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吧!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检测学生课堂习得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五、布置作业
1.写一则广告,宣传一种商品。
2.写一副对联,贴在教室门口

ad29ee9f789cc4cd167c04c3925fa700.png
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

8812bd092e809fce49f9565c6277172b.png

ccf48f05b7bc59720ce7d0e9276351e2.png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认真观察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从语文的角度欣赏招牌、广告词和对联,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组织表达的能力。此次活动全员参与,让学生走出课堂,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生活,拓展了语文学习的途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6:24 , Processed in 0.76002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