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七下]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315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382
发表于 前天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单元集体备课

80b62f74d60a18e24824a41831729215.png
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修身正己,所选的文章体裁多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表达了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道德。《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短文两篇》是两篇短小的文言文,《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阅读这些文章,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本单元写作怎样选材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直接材料间接材料,学会通过观察、思考生活来积累材料,在此基础上,能围绕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表达生活。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目的或需求,如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构思、把握作者观点等,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指导学生习得一些常用的略读方法,并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产生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8c0085c485ebb294db522b8fda298beb.png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
1.积累生字词,背诵富含哲理和富有文采的语句。
2.学习叙述、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3.掌握略读方法,感受不同风格文章的语言美。
4.了解课文中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树立人生标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5.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做到真实、新颖。
6.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和制作海报,在策划、组织、实施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15.驿路梨花
2
16.最苦与最乐
1
17.短文两篇
2
写作
怎样选材
2
综合性
学习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2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学习略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叶圣陶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景仰之情。
3.体会文章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1bbb3d6cdf2efca0f31333cd6f1b66be.png
2课时

ca537f735deb80622fd6cd4b20439f3d.png
布置学生完成相关资料书第13课课前预习卡。
第1课时

d561d48b53ec03d0a8eac8dd91a22deb.png
1.学习略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简要复述事件。
2.初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2388a71f925d76bc4045d25ce23b323c.png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下面一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乐,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生自由发言
师:这段话出自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用爱浇灌孩子们的心灵,用包容之心来平等对待孩子们,真诚地与孩子们交朋友,以孩子们的羸弱拙钝为忧,以孩子们的成长进步为乐,永远把孩子们的教育放在心中。这种教育思想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散文家张中行曾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评价他是躬行君子、人之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用蕴含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一段话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亲近感,拉近与先生的距离,为本课了解学习先生的品行奠定基础。
二、略读课文,初识先生
1.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及相关人物。(参见相关资料书本课作者简介栏目
(2扫除字词障碍。(参见相关资料书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速读课文,找出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扫读、跳读都可以,标注出段落序号,勾画出文中的评价性语句,五分钟之内完成。
生默读课文,勾画语句,交流、讨论后举手发言
预设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2综合这些评价性语句,你认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你对先生的初步印象。
生自由发言
预设 他是一个躬行君子;他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他对于语文的主张,要求写文章要像说话,文风重视简洁;他是一个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的人;他是一个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人。
(3这些评价性语句充分展现了先生的精神品质,而且在文章结构上也起到重要作用,朗读语句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有哪些作用?
小组内交流、讨论,推荐小组代表全班发言
预设 句总结文章第2段,也总领全文,总写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第②③句分别领起文章第3、4段,从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写他待人厚的特点。第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写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过渡到严律己。第⑤⑥句分别总起文章第7、8段,从文风和语文两个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对己严的精神品质。
这些语句在文章结构上起着总结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文章的关键性语句。
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勾画的语句是文章中的一些段尾句、段首句、过渡句,起着总结上文、领起下文、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这些语句,就能快速把握文章内容。这种阅读方法,我们叫作略读。

略读方法一
快速略读课文,找出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如段落中的段首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这些句子在文中往往起到了总结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文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勾连起这些语句,我们可以观其大略,把握文章的大意。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扫除词句障碍的基础上,通过勾画关键性语句并分析其作用,快速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知先生
1.略读课文,找出体现叶圣陶先生品质的事件。
师:我们刚才通过勾画评价性语句,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大意,初步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那与文中体现这些精神品质相对应的事件有哪些呢?大家可以运用下面的略读方法指导进行学习。

略读方法二
略读课文,先确定阅读重点,阅读与重点有关的内容,进行有侧重点地阅读,其他文字内容则忽略不读。
略读要求:a.确定文中的事件为阅读重点,略读文中非叙述事件的段落。
b.概括事件内容,批注出与事件对应的精神品质。

(1学生根据略读要求,进行略读学习。
(2学生交流略读学习成果,个别发言。
预设 体现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品质相应的事件分别有:
待人厚:修改文章第3段;恭送客人第4段;真诚回信第5段
律己严:写文章主张写话第6段;文风重视简洁第7段;写作力求完美第8段
(3学生合上课本,复述故事。
师点拨:复述故事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格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我的感受。先确定好陈述对象,再尽量交代清楚事情的过程,最后如果有人物的心理感受,也可以加上。
2.理清课文的思路。
师:叶圣陶先生的精神令人敬佩,叶圣陶先生做的件件小事令人感动,文章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我们可以借助勾画的评价性语句,梳理的事件,理清课文思路。
生讨论交流展示
预设 第一部分第1段:写叶圣陶先生去世以及悲哀的心情,交代写作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8段:先总写后分写,赞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总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一面。(分
第二部分第三层第68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分
第三部分第9段:谈对学习和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总
3.体会文中叙议结合的写法。
作者先对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进行高度评价,然后叙述相应的事件呈现这种精神品质,这种叙议结合的写法我们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已经有所了解。结合文中内容,具体谈谈这种写法在文中有什么好处。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推荐代表全班发言,师归纳明确
预设 文章的议论性语句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起到了统领文中事件的作用,使得文章中叙述的许多小事件杂而不乱,文章思路更加清晰、有条理。而事件叙述中的许多细节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切丰满,有血有肉,同时,于平静的叙述中充满感情,评说随叙述自然生发,议论精要,使得文章段落之间承转自如,尽显大家风范。
师小结:本文首先交代了写作缘由,是因为听到了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倍感伤痛,而忆起叶圣陶先生与自己交往中的许多事情。然后采用的结构,先总的评价叶圣陶先生是躬行君子”“人之师表,然后分写了有关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件事情,表现了先生待人宽厚和谨严自律的节操与风范,流露出作者对先生的追思景仰之情,最后表达了自己想要效仿先生的思想主张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概括并复述事件,引导学生有侧重点地进行略读,并与上环节形成一体。设计两个不同层次的略读,逐步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四、结合内容,再识先生
在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深情的评价、平静的叙说中,你对叶圣陶先生又有哪些新的感受?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件谈一谈。
生自由发言
预设 (1叶圣陶先生对待来客,总是要极其谦恭有礼地送到大门口,哪怕是病重,还要举手打拱,我觉得他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待人十分诚恳的人
(2叶圣陶是一个大教育家,也是语言学家,而作者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学者,可是先生能让作者直接修改他的文稿,我觉得先生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能做到不耻下问。
(3叶圣陶先生主张写文章要如同说话,而他自己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的言与行是一致的,我觉得先生是一个言行一致的躬行君子。
(4叶圣陶先生对两个字的含义定了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并且亲自监督。这么小的问题都仔细研究,我觉得他是一个重视语文,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严谨的人。
师小结:正如作者张中行所说,叶圣陶先生是躬行君子”“人之师表,哪怕是日常生活中送客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哪怕是工作中修改文章的一个标点,都让我们感受到他待人的真诚与宽厚,对待工作的谦逊、严谨、认真,所以叶圣陶先生做到了三不朽中的首位立德
设计意图
在初步认识叶圣陶先生的基础上,本环节旨在通过分析具体事件,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让读与思结合,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吕叔湘写的《怀念圣陶先生》,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比较两位作家眼中叶圣陶先生的异同,写一篇阅读笔记。
第2课时

d561d48b53ec03d0a8eac8dd91a22deb.png
1.理解以小事折射人物美德的写法,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2.品味文章平易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景仰之情。

2388a71f925d76bc4045d25ce23b323c.png
一、交流展示
师:上节课课后同学们阅读了吕叔湘写的《怀念圣陶先生》,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读书笔记,多角度、全方位感受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预设 吕叔湘不仅写了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事业方面的巨大贡献,而且还重点叙述了他对友人的关怀鼓励,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充满人文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品质。两位作者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人之师表。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一方面检测学生课后落实略读方法的成效;另一方面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叶圣陶先生,从而接受其精神的熏陶。
二、析读文本,明确写法
师:美好品质,成于小节。两位作家都选择叙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来体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本文中叶圣陶先生为人处世的细节尤其感人。细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怎样的情感。
(1细读课文叙事段落,勾画有关叶圣陶先生细节描写的语句。对精彩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圈点批注。
(2小组内进行交流,代表发言。
预设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语言描写,不必客气拉近了先生与的心理距离,千万不要慎重是对的直接安慰,让放下思想包袱,表现了他待人宽厚、为人谦虚与诚恳的品质。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行为细节,亲自表明他没有一点架子,谦逊,尊重别人,对工作一丝不苟,治学严谨。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是叶圣陶先生送客时的细节,”“”“鞠躬”“”“转身等动词,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他谦恭有礼、宽厚待人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真诚待人的感动和敬重。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行为细节,以至”“同样”“决不这些词语,强调了他对自己工作要求严格,认真至极,表现了他严于律己、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师小结:叶圣陶先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让作者深感敬佩。这些小事情、小细节,折射出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和美好德行,让我们看到叶圣陶先生对别人的宽厚和对自己的严格。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平静的事件叙述中,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和景仰之情。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对人物细节的品析,感受人物高尚的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领会以小见大写法的好处,从而提高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增加语言的积累。
三、品味语言,体会风格
1.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如话的特点。
师:作者不仅钦佩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格,对他的一些主张也非常赞同,如叶圣陶先生主张写文章应该简明如话,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1学生勾画文中体现简明如话风格的语句,进行分析,做好批注。
(2小组内互相交流,代表发言。
预设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短句,像与人说话,简洁明了,随意中透着亲切;后一句话,三层意思三个短句,语气舒缓,像日常说话。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多用短句,像与人拉家常,语气平缓,几个词简明地描绘出叶圣陶先生送客时的情景。
2.体会文中语言深刻典雅的特点。
师:作者张中行作为一个散文家,一个文人,文章虽然语言文字简明如话,但是语句内涵深刻,并引用了一些古语,使文章充满了文人气息。大家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生勾画相关语句,进行批注,自由发言
预设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双层的悲哀体现了作者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听到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欢乐喜庆的场景反而衬托出作者的悲伤,倍增其哀,也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深刻追思怀念之情。
(2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引用《论语》中的话,增添了文人气息,高度赞美了叶圣陶先生高尚的德行,也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师小结:本文的语言平易质朴,件件旧事娓娓道来,文中穿插引用古语雅词,有如话的风格,有种醇厚的味道,表达出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深切的追思怀念之情和景仰之情。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通过品味语言的语气、句式、含义、情感等方面,来体会作者平易质朴而意蕴深刻并富于文人气息的语言风格。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解读分析语句,逐步体会语言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四、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采用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法,对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进行了高度评价和赞美。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人之师表的忠厚长者可贵的精神品质。学习本课以后,我们平时待人应该宽厚;学习应该认真、努力,一丝不苟;写作文时,也要力求简洁。
2.布置作业。
文中为了表明叶圣陶先生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两个例子。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
适时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叶圣陶先生崇高精神品质的认识,从而自觉接受其精神熏陶。结合文中所学,进行课外训练,既有利于巩固所学,也是对文本学习的拓展延伸,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ad29ee9f789cc4cd167c04c3925fa700.png

8cb915b8e413aa4ca67a6024524f8767.png

ccf48f05b7bc59720ce7d0e9276351e2.png
本教学设计着重学习略读。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两种略读方法,一种是抓关键语句的略读,通过勾画文中段首句、过渡句、总结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一种是有目的的略读,围绕阅读要点,读相关内容。由于是第一次系统训练略读,设计中直接告诉学生这两种富于层递性的略读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方法,快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强化这两种略读技能的训练。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初识、感知、再识到体会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德行,精神得到熏陶,并从中获得心灵的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整个教学设计简洁明快,思路清晰,富于层递性。

6b55b82a0fe768547859e5225680f333.png
疑难探究
本文记述叶圣陶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主张有何作用?
本文是写人记事散文,文中用不少的笔墨写叶圣陶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些主张,如写作要明白如话,用语要简洁。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育方面有许多中肯的见解,作者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也多在共同从事的教材编写工作中,对文风存在的问题,两人有一致的看法。这些言论体现出叶圣陶先生的学术品格和专于事业的精神。
类文阅读
怀念圣陶先生(节选
吕叔湘
我认识圣陶先生是在成都,1941年春天的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那时候我在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圣陶先生在四川省教育科学馆工作。教育科学馆计划出一套供中学语文教师用的参考书。其中有一本《精读指导举隅》和一本《略读指导举隅》,是由圣陶先生和朱佩弦先生合作编写的。计划里边还有一本讲文法的书,圣陶先生从顾颉刚先生那里知道我曾经在云南大学教过这门课,就来征求我的意见,能否答应写这样一本书。
我第一次见到圣陶先生,跟我想象中的文学家的形象全不一样:一件旧棉袍,一把油纸雨伞,说话慢言细语,像一位老塾师。他说明来意之后,我答应试试看。又随便谈了几句关于语文教学的话,他就回去了。那时候圣陶先生从乐山搬来成都不久,住家和办公都在郊外。过了几天,他让人送来一套正中书局的国文课本,供我写书取用例句。
大约半年之后,我写完了《中国文法要略》的上卷,送给圣陶先生审阅,那时候他已经把家搬进城里了。后来开明书店设立成都编译所,就设在圣陶先生家里。圣陶先生一直在主持《中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后来又跟宋云彬先生合编《国文杂志》,他邀我给这两个刊物写稿子。我的《文言虚字》《笔记文选读》《中国人学英语》以及《石榴树》(即《我叫阿拉木》的译文,或全部,或部分,都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发表的。因为送稿子到圣陶先生那里去,也就常常留下来,一边说着话,一边看圣陶先生看稿子。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赶不上圣陶先生。
我最后一次晤见圣陶先生是1987年9月8日。后来我自己闹病,住了一程子医院,回家休养,一直想去看圣陶先生都未果。有一天张志公同志来看我,说起圣陶先生,他说他也好久没去看望了。我们相约过几天去看他老人家。又过了几天,志公在电话里告诉我,圣陶先生又住院了。最近几年,他常常住院,所以我也没放在心上,打算过些时到医院去看他。1988年2月16日早晨,志公同志来电话,说叶老去世了,我后悔没早去医院。第二天我自己患感冒躺下了,追念往事,做了一副挽联:
交情兼师友,四十八年,立身治事,长仰楷式。
道德寓文章,一千万字,直言曲喻,永溉后生。
下联是天下的公论,上联却是说我个人的感受,可是我相信,像我这样受过圣陶先生言谈的影响、行事的感染的真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啊
有删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6:20 , Processed in 1.82807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