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选必中] 第08课 党费(教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中册)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569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费》教案
【教学素养】
1. 梳理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主旨。
2.对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
3.了解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好处,结合全文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对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和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 导  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历史上,我们中华儿女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当祖国处于落后挨打境地时,詹天佑、李四光、华罗庚忧心如焚,千方百计寻求强国之略,富民之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祖国受到侵略时,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愤然而起,视“一寸河山一寸金”,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举起保家卫国的大旗。回望近代史,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的家园,当暴虐的敌机在我国的领空不断示威,当家人和朋友面临着家破人亡的绝境之时,多少仁人志士甘愿杀身成仁。
二、课前预习
1.作者介绍
2、题目解说
《党费》是王愿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深远。小说记录了红军留守部队一段关于党费的故事。以“党费”为题,点明了结构小说的核心对象,间接表现了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3、写作背景
小说创作于“十七年文学”时期。“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1966年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做斗争就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来说,突出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
上。本文属于三大类题材中的“回忆”类题材作品。
三、读课文  合作探究
任务探究
                   整体把握内容
任务设计
1、速读课文,梳理本文的脉络。
引子: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开端: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人物
党      发展:“我”与黄新接头,黄新要缴党费
费            “我”再见黄新,黄新整理咸菜
             高潮:
“我”遭搜捕,黄新救“我”被捕         
结局、尾声:“我”代黄新缴上党费
2、本文主人公是黄新,斗争形势的介绍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红军主力撒走以后,敌后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
3、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哪些好处?
第一人称叙述,使读者如同面对面在听一个人讲故事,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写的是“我”的耳闻目睹,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有利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可以灵活地对小说中
的人、事、物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观点立场等。
4、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原因:
①内容方面:小说中写黄新的孩子蘸盐水、抓腌豆角等事,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②人物方面: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党的忠诚。③主旨方面:孩子在小说中也有
5、有人认为“我”是线索,有人说“咸菜”是线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我”在小说中起到线索的作用。小说以“我”缴党费引出回忆,以“我”的见闻构成小说的素材,从“我”的角度叙述故事。“我”是连缀小说材料的线索。
观点二:“咸菜”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开头写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中间她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围绕咸菜展开故事情节。
任务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设计
1、小说表现了黄新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热爱党,忠于党: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她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
机智果敢:当白匪闯进门后,她用话语与敌人巧妙周旋,保护了革命同志。
勇于献身:敌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无畏惧,沉着冷静,义无反顾。
2、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塑造黄新形象,试举例说明。
黄新打开党证,拿出丈夫留下的两块银洋缴党费,“拿到手里掂了掂”。通过这一动作可以想象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和思念。
她那饿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女儿伸手抓了根腌豆角,黄新“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莱,忙伸手把那根莱拿过来”,这两个“瞅了瞅”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表现了她为了革命的胜利甘愿忍受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进一步坦露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
当白鬼子来搜查的时候,黄新“把菜篮子用草盖了盖”,然后才“抱起孩子亲了亲”,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在她心里,这筐咸菜的重要性,刻画了她时时刻刻想到支持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亲了亲孩子”表明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已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她镇定从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3、探究对小说中黄新从女儿手中夺下一根腌豆角这一细节描写,有人认为真实生动,使黄新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则认为不够真实,影响了黄新形象的丰满性。你赞成哪一种观点?简要说说理由
观点一:赞成第一种观点。
①在革命战争的特殊年代,这类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行为屡见不鲜。为了让山上的队伍能多吃一口咸菜,黄新从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的细节,充分展示出她为了党、为了革命作出的无私牺牲,使人物形象更加感人。
②咸菜是在敌后坚持斗争的诸多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千方百计凑集的,黄新作为一名思想觉悟很高的党员,不让自己的女儿吃集体凑集的咸菜,是理所当然的,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
观点二:赞成第二种观点。
①塑造一个光辉的形象,要想达到感人的目的,就要让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而不能是“高大全”式的扁平化的形象。从“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的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固然可以表现黄新一心为了党、为了革命的崇高品质,但让她失去了一个年轻母亲应有的慈爱和柔美的一面,影响了人物形象的丰满,使人物趋于扁平化。
②具有人性美的形象更能感人。然而,黄新的这一动作,显然是置幼小、病弱女儿的健康和生命于不顾,虽然让她身上的革命性和崇高感得到了强化,却失去了人性美的一面,让物失去了感人的血肉,显得不够真实,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任务探究
              品味细节描写
任务导引
《党费》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绘,使得作品细腻真实,完整统一。
任务设计
1、在两次与黄新会面时,作者都提到与咸菜有关的细节。找出来并思考其作用?
小结:关于咸菜的细节贯穿始终。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结构紧凑。
2、文中有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情节发展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小结:如果没有前面的交代,后面的情节发展就会显得突兀,减弱艺术效果。而前面有铺垫,后面有照应,读者的悬念得到了解决,而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也叙述得非常清晰,故事头绪清楚。
四、总结艺术特色
①艺术构思新颖独特。
小说却把咸菜—一特殊党费同支持党的武式装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并以“截取横截面”的写法,通过交通员“我”与黄新在白色恐怖下的两次会面,展开故事情节,细膩地刻画了黄新的典型性格.
⑨结构紧凑,线索清楚,善用伏笔。
全文紧紧围绕缴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以咸菜这一主线,串联了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首次会面对窝棚、摘莱妇女、磨损的党证等环境、人、物的描写,为后一次会面时的突发事件埋下伏笔。黄新哼小调和哄孩子的话前后呼应,啃咸萝卜和一筐咸莱等细节首尾映衬。
③善于通过典型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细小的典型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如:黄新拿出丈夫留下的两块银洋,小说描写了她“拿在手里掂了掂”的动作,从这一动作可以想象到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对能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的银洋的珍爱,而她却要把珍爱的东西交给党,从而揭示了她对党的深厚感情。
五、主题归纳
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在敌后艰苦环境里坚斗争,为了缴纳党费和掩护游击队的同志,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斗争顽强、富有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
形象,赞美了她对党的忠诚,讴歌了她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
【素材】
王愿坚笔下的女共产党员黄新,为了能让山上的战友多吃上一口咸菜,竟然狠心夺下五岁女儿手中抓着的一根腌豆角;在有人走漏消息,白匪包围了她住的窝棚的时候,她设计引开敌人,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战友。
请写出适用角度:“牺牲”“生命之花”“大家与小家”等。
任选一个角度为话题,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运用示例】
王愿坚笔下的女共产党员黄新,为了革命,一家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扩红”的时候,她送丈夫卢进勇参加红军,自己在敌后开展革命工作。为了能多向山上的队伍提供一些咸菜,她自己不舍得吃,就连饿得皮包骨头的小女儿实在忍不住抓了一根腌豆角,她也给拿回来,放回去。为了保护战友,她不惜自己引开敌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她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这就是一个年轻女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的胸怀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09:07 , Processed in 1.71334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