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必修下]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2)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569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课文简介
本词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所作。词人罢官北归时近中秋,途洞庭,写了这首词来描摹洞庭月色,并抒发自己的怀抱。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词中所说妙处”的内涵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教学重点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所说 “妙处”的内涵。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2、题解
念奴娇:词牌名,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名篇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过:经过。
洞庭: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
3、写作背景
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二、初读——读懂
  • 重点词:
琼:美玉。
着:附着。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海: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孤光:指月光。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
挹:舀水。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
  • 内容概述:
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湖面澄澈。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
细读——赏析
1、“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又怎样的内涵
明确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
明确:选取“西江”“北斗”“万象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把西江水当作美酒,把北斗星当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作者包罗万象的想象,与浩渺无限的自然融合,超越了世俗的荣辱得失,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比较阅读
张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苏轼《赤壁赋》)
明确
相同: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者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
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小人的不屑;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09:06 , Processed in 0.96330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