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回复: 0

[必修上] 3.8.3 琵琶行(并序)(基础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5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74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推荐》——琵琶行(基础版)
一、单选题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
A. 转徙(tú 移动)            迁谪(zhé 降职)
B. 悯然(mǐn 忧郁)           贾人(jiá  商人)
C. 冷涩(sè  滞涩)           铁骑(qí 骑兵)
D. 虾蟆(hámá,古地名)       嘲哳(zhāozhā,声音杂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和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转徙 (xǐ 移动);B项,贾人(gǔ 商人);C项,铁骑,(jì骑兵)。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口诵心惟[来源:学科网ZXXK]
B. 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 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 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答案】A
【解析】[来源:学.科.网Z.X.X.K]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中B项,“徒”应为“徙”;C项,“崖”应为“涯”;D项,“翻”应为“反”。故选A。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老大嫁作商人妇        B. 说尽心中无限事
C. 铁骑突出刀枪鸣        D. 暮去朝来颜色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题中A项,“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C项,“突出”,古义:向外冲,出来(两个词);今义:超出一般,鼓出来(一个词)。D项,“颜色”,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点睛: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
[来源:学§科§网Z§X§X§K]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 商人重利轻别离
C. 同是天涯沦落人        D. 小学而大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题中A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B项,“重”、“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D项,“小”和“大”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5、下列各句中,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订还是没有站在村民的角度来全面考虑。
B. 处在“阿拉伯之春”漩涡中的叙利亚和利比亚,可说“同是天涯沦落人”,而不同的是,利比亚的卡扎菲已被西方武力支持的反对派打死,叙利亚的巴沙尔还在苦苦地挣扎中。
C. 官场混迹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用尽了积蓄,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真叫人不得不说一句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好郁闷”啊。
D. 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突现人物内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考核引用诗句是否合理,题中C项,“司马青衫”常用来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二、诗歌鉴赏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小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 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 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D. 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反衬”错误。此处将别时的悲惨凄凉的氛围,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人的心境更是凄凉愁苦。
7、“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诗交代了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
【答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夜晚)、地点(浔阳江头)、人物(主人和客人)、事件(主人送客人)和环境(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诗句的作用,句子在第二段开头,第一段写江上送客,第二段开头写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点睛: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诗句的内容和作用,答题先围绕主要的意象概括景物特征,然后结合诗句的位置分析作用[来源:Zxxk.Com]
8、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来源:学科网]
【答案】
①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②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答题时注意寻找描写音乐的诗句,进而判断其手法。如“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隽永回味的广阔空间。
三、句子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桃花源人们安逸愉悦的生活,勾画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2)白居易《琵笆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琵笆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
【答案】
(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2)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432教案网 ( 蜀ICP备2022024372号-1 |川公网安备51152402000101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 10:24 , Processed in 0.70442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